冯国用掐指一算:时在立秋元,节局排序第12。地盘八卦排一(去8局),剩4局。此局排到第四,为巽卦,数4。“六仪”(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)之首“戊”定巽4。
遁,“三奇”之顺九数排布:乙奇布中5,丙奇布乾6,丁奇布兑7。
建炎三年十一月,金兵南,建康城守将献城投降。次年五月,金兵掳掠建康城金银财、焚烧殿后北逃。
为了减轻洪威胁,南唐官府在城外开挖壕沟25里,分秦淮河。城南原有一条小河,叫“落涧”,顺便将其挖加宽,与城东秦淮河(护城河)连接。并在西向北延伸到关。夏季涨时成为洪的,洪江。平时作为城南和城西的护城河。宋元时叫龙江,如今称作外秦淮河。
至元十四年(1277年),撤宣抚司,改设建康路总府,辖上元县、江宁县、句容县、溧州。
从此,秦淮河在上门(东关)向南、向西分。过城南的成为主,西城的因微弱而变成支。城东护城的河宽约2.5丈(约7.9米),约4米。
征时间定在农历七月初一。
随后,冯国用在书案上铺张白纸,提笔写:
三个门因所涉两条系自南唐至今未改。上门即今“东关”,门即今“西关”,栅寨门则在今虎踞南路的涵(叫“铁窗棂”)。此是南唐金陵城秦淮河的一条分的城。这条支在今东关西面不远的“古桃叶渡”分,向西北方穿过城中心,经过朝天(今南京市博馆)南端城。
绍兴三十二年(1162年)正月,宋宗最后一次来到建康,仍命众臣赴都堂集议定都之事。争议不决,宗降旨再群臣讨论,结果群臣皆不能言,只有请宗回浙西。二月初六,宋宗离开建康返回临安。
元明宗(和世?)天历二年(1329年)三月,诏把建康路改为集庆路(今南京)。
南唐,东门的护城河桥叫白小桥,桥上有亭,叫归之亭。宋代,东门桥叫白桥。“”可能是“小”的音变。元代叫桥。
好各项准备后,朱元璋决定攻打集庆城(金陵)。他命张天佑率一万人攻打东门,令陈埜先的一个总率一万人攻打南门,由总兵赵继祖指挥。朱元璋对陈埜先不太放心,没有让他前行指挥。
折柳亭前是门。饮虹桥位于今日来凤街跨越秦淮河。折柳亭即今日西关遗址南侧的赏心亭。
立秋遁,“六仪”之逆九数排布:戊仪定巽4,己仪排震3,……癸仪排艮8。
当时,朱元璋私对冯国用说:冯兄,尔给算算,这次攻打金陵吉凶如何。
早在建炎元年(1127年),南宋主战派李纲在一份奏章中建议定都江宁府(今南京)。
元世祖(忽必烈)至元十二年(南宋德祐元年,1275年)二月,南宋守卫建康府城的、步军都统徐王荣、翁福等降元献城,始设建康宣抚司。
五月初八,宗一行先驻伴城西南凤凰台侧的神霄(即保宁寺),并以此地古名“建康”而改江宁府为建康府。六月,迁居原江宁府治所改建的行。
古文献记载:由崇桥西望是栅寨门。崇桥位于今日莫愁路跨越秦淮河支。
乙奇到中,树扎
他说:“江宁江山雄伟形胜,实为帝王的住,自五朝以来多为都城。今日天形胜之地,唯西有安,近西夏北戎,与河东土壤相接。而要有昔时险阻牢固之利,则建康为都之理无可质疑。在朴实谨慎的判断来自心,望早定其议。以便控扼沿河江淮之险,保有东南,制御西北,任使材智,养民训兵。此是最急之务。”
建炎三年(1129年)三月,宋宗赵构诏移驻江宁府(今南京)。
在这盛赞建康的势,绍兴七年三月,宋宗在岳飞的护卫第二次来到建康(今南京),驻新修的建康府行。
绍兴五年(1135年)六月,抗金名将知枢密院事张浚上奏说:“东南形势莫重于建康,实为中兴本。且使人主居此,北望中原,常怀愤惕,不敢自暇自逸。而临安僻居一隅,则易生安肆,外则不足以号召远近,系中原之心,遂奏请圣驾秋冬临幸建康,扶三军而图恢复。”
本章尚未读完,请击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由南而来的秦淮河在东门南边的上门(今东关)金陵城,主穿城而过从龙光门(西门)南面的门。
南门的护城河桥叫桥,南唐至今未改名。北门外的护城河桥叫玄武桥,元代叫元武桥,即今日“北门桥”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