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精品其他
  3. 战国纵横:鬼谷子的局(1-14册)
  4. 第123 章|拒胡服赵臣抗旨 争王权燕宫起乱

第123 章|拒胡服赵臣抗旨 争王权燕宫起乱(5/10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哙,他……的!”

“唉。”苏秦重重地叹一声,回到榻上,躺来,闭上去。

从安得到一颗定心,武灵王兴甚至哉,哼着小曲儿回到里,没有落席,当值报,太尉赵造、司徒赵文请求觐见,说是已候小半晌了。

赵造是赵肃侯的异母弟,是武灵王的阿叔,赵文则是武灵王的异母弟。他们二人非但与武灵王血脉相亲,更在朝廷握有重权,在朝臣中影响颇大。二人同时求见,显然是冲胡服来的。武灵王求之不得,即刻传见。

君臣礼毕,赵造行伍多年,是个直人,开门见山:“我王在上,臣有一言,不吐不快!”

“造叔请讲!”武灵王底气十足,笑咪咪地看着他。

“隐忠而不言者,属于人。残国以谋私者,属于贼人。犯者当死其,残国者当族其宗。凡此二者,先圣已明刑于典法,臣属违之,罪在不赦。臣虽愚痴,却不敢犯残国,是以犯言以谏,无遁其死!”赵造声如洪钟。

“呵呵呵呵,”武灵王笑几声,“阿叔言过了。臣不讳言,是谓忠;上不蔽言,是谓明。忠则不避危,明则不拒人。你若有话,就直说吧。”

“就臣所知,”赵造放开闸门,将心中憋闷酣畅淋漓地渲来,“圣人在教化时不轻易违背民意,智者在治理时不轻易更动习俗。顺应民意而施以教化,不劳而成功;因循习俗而施以治理,事半而功倍。今朝大王不守习俗,着胡服上朝不说,且还不顾朝野议论,旨令举国之人尽皆穿胡服,臣以为,这不是教化臣民、遵循礼仪之。服奇,民则志;俗僻,民则意迷。是以,古今之主不尚奇僻之服,中国之人不近蛮夷之行,因为这些无不远离教民成礼之。古今通理,遵循成法则无大过,修行正礼则无邪癖。臣之愚忠尽言于此,敬请我王斟酌!”

“阿叔教诲,雍受益匪浅!”武灵王拱手谢过,盯住赵造,“寡人也有几句闲言,敬请阿叔指教!”

“臣愚痴,请王明示!”

“请问造叔,”武灵王侃侃说,“古今不同俗,我们该法何古之俗?帝王不相袭,我们该循何王之礼?伏羲、神农只行教化,从不诛杀。到黄帝、尧、舜之时,虽有诛杀,但不滥杀无辜。及至夏启、商汤、周武三王,无一因循旧制,无不顺应时俗而制成法、因循时事而制礼仪。由此可知,先古圣王,无一不是顺应时俗而制定成法、因循时事而制定礼仪的。法度、制令,是为顺时适宜的;衣服、械,是为使用方便的。由此可知,以礼治世,大可不必一成不变;以利治国,大可不必法古。圣人兴于世,不相袭反而王天。夏、殷衰于世,不易礼反而失天。如果说服奇则志,那么,邹国、鲁国就不该有行为怪癖的人。如果说俗僻则意迷,那么,吴、越之地就不该现杰人才。圣人治世,利于者是谓服,便于事者是谓教,退自如者是谓节。制衣服,是为百姓有所循依,非为评价贤与不肖。所以,圣人皆于俗,贤者皆通于变。古人有谚:‘以古书御,就不能尽。以古法制今,就不能达事之变。’由此可知,因循守旧者,不足以建盖世之功;法古之学者,不足以治当今之事。造叔,难您想让寡人一个碌碌无为之君吗?”

“这……臣……”赵造挠,支吾半天,竟无一语来,求助般看向赵文。

“赵文,”武灵王微微一笑,转对赵文,“你有何言?”

见赵造被武灵王的一串论堵得哑无言,赵文心服,拱手:“臣之见同造叔,方才聆听我王论,臣无疑矣。”

“呵呵呵,”武灵王连笑几声,“既然无疑,就穿胡服吧。”转对宦者令,“赐二位大人胡服!”

宦者令拿胡服,递给赵造、赵文。

赵造、赵文谢过,当殿脱旧朝服,换上胡服。

离开相府时,菲菲并没有呼叫木华陪伴。

与初到邯郸时相比,菲菲的胆儿壮多了。她已熟识这块地方,晓得这是邯郸,是赵国都城,杀人越货的事是不会轻易发生的。

但这些全都不是原因。

真正的原因是,菲菲的武功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飞快。邹叔叔天天教她习练飞刀,木华也已教会她女鞭术,至于剑术,是她在山里自幼就练来的,虽说力气不足,但招数都是到位的。

【1】【2】【3】【4】【5】【6】【7】【8】【9】【10】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章节目录